蒸汽加热器
一、技术要求
1.设备各法兰口的配对法兰、螺栓、盲板、垫片(两套1用1备),发货前各法兰口加装盲板后充氮气0.02MPa保护。
2.地脚螺栓、设备支架、地脚与设备连接板。
3.主要技术参数:
壳程 管程
流体 污氮气 蒸汽
最高工作压力 MPa G 0.02 2.9
设计压力MPa G 0.2 3.0
设计温度°C 200 300
腐蚀裕量mm 0 2.0
耐压试压介质 洁净干燥氮气或空气 洁净干燥氮气或空气
耐压试验压力MPa G 0.23 3.96
气密性试验压力MPa G 0.2 3.0
几何容积m³ 19.75 0.66
换热面积㎡ 150
入口管径DN 1000 150
出口管径DN 1000 80
4.新设备外形按原图纸制作,保证整台的外接接口定位尺寸不变。管束结构采用改进的双管板(双道焊)防泄漏结构。
5.主要材质要求:
5.1换热管:S30408+1060
5.2管板:S30408
5.3壳体:Q345R
5.4法兰:16MnII或Q345R
5.5其余元件材质:与原设备相同。
5.6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方式:强度胀+双面强度焊。
6.材料选用要求
6.1所有材料必须有原始材料出厂证明书(复印件无效),如有外购件制造方应在外购件到货后严格组织复验,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外购件的质量问题,且应对外购件的质量负全责。
6.2设备所用钢板应符合GB713-2008《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》(含修改单)的要求及设计文件的要求;
6.3换热器管束全部采用I级管束,壁厚≥2.5mm,换热管不得进行拼接,换热管应逐根进行水压试验,稳定压力时间不小于30秒,无渗漏为合格。
6.4焊接材料应符合NB/T47018.1~7-2011《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》的要求并有合格的工艺评定;
6.5所用锻件应符合NB/T47008-2010《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》的要求进行制造、检验及验收。锻件级别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执行;
6.6卖方必须保证材料质量,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提供材料质量证明文件,所有受压原件用材料必须是新的、未使用过的,具有原始材质证明;
三、资质要求
1.投标方需具备D级以上(含D级)压力容器设计、制造资质。
2.投标方需提供不少于3份空分行业蒸汽加热器的业绩合同。
3.执行标准
设备在制造过程中严格遵照下列标准(下述标准应以最新版本为准),当所用标准和本技术条件相矛盾时,应按严者执行。
TSG 21-2016 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》
GB713-2008 《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》(含修改单)
GB150.1~150.4-2011 《压力容器》
GB151-2014 《热交换器》
SH/T3540-2007 《钢制换热设备管束复合涂层施工及验收规范》
GB/T3274-2007 《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》
GB24511-2009 《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》
GB13296-2013 《锅炉、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》
NB/T47013 《承压设备无损检测》
【江苏扬天电热设备有限公司】——信息化 数字化 智能化——義飞扬天——防爆电加热器专业制造商——为新时代中国制造加油助力——全国尊贵热线:400-777-5525
4制造要求
4.1在设备制造的过程中,应严格控制制造质量。
4.2压力容器制造应符合“容规”GB150.1~GB150.4-2011、GB151-2014的规定,具由完善的质量检验和保证体系。
4.3设备的制作必须完全符合图纸和技术附件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,且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,保障新旧设备的顺利替换。
4.4除非图纸另有规定外,所有受压元件对接焊缝,以及人孔、接管与筒体的焊接接头等焊缝均应采用全焊透结构。
4.5换热器管束全部采用I级管束,换热管不得进行拼接,管程组件要求进行氦检,漏率<=10-4Pa.L/S。
4.6密封用设备垫片为整体垫片,不得进行拼接。
4.7加热器上的所有法兰密封面或接管端部的对接坡口应进行保护,不得因磕碰划伤、电弧损伤、焊瘤、飞溅、运输等而损坏密封面或焊接坡口。
4.8卖方应根据钢板的制造工艺确定加工余量,应确保设备成形后的厚度不得小于图纸厚度。
4.9 250>DN> 80接管的角焊缝及对接焊缝,进行100%MT检测, 检测标准满足NB/T47013.4,I级合格;DN<80接管的角焊缝及对接焊缝,进行100%PT检测, 检测标准满足NB/T47013.5, I级合格。
4.10按以下顺序进行氨检漏和压力试验:
(1)以0. 24MPa进行壳程气压试验;
(2)对加热管管与管板的接头进行氨检漏试验;
(3)氨检合格后,以4. 56MPa (卧试)进行管程水压试验。试验合格后,应将水渍清除干净,所有管口应封闭,设备充氮保护,氮气压力保持在0.02MPa。
4.11试压后管束整体脱脂,脱脂后应符合JB/T6896-2007中二类C2的要求,表面油质残油量≤125mg/m2并出检测报告,管侧(污氮气侧)重点脱脂。
5.设备的油漆、包装、运输
5.1内表面:机械加工表面和非机械加工表面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分别按GB/T1804中的m级和c级的规定。
5.2容器碳钢内外表面喷砂达Sa21/2,清洁度按JB/T6896-2007《空气分离设备表面清洁度》的要求。
5.3设备制造完毕后,须对设备的碳钢外表面(法兰密封面除外)进行喷砂处理,达Sa2.5;底漆采用双组份有机硅高温底漆;面漆采用有机硅铝粉耐高温漆,颜色为银色。碳钢零件表面涂环氧酯富锌底漆2道,干膜厚度共80μm。
5.4碳钢零件表面涂GSB0-1426-2001,B02中灰色面漆,油漆配方耐温≥200℃。
5.5所有零部件及附件的包装,应保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和损坏,碳钢零部件应有防锈措施,符合安全、经济、不受损的要求。
5.6为了安全的将设备运往现场,卖方应选择状况优良的运输工具并制定详细的运输方案。
5.7设备须在检验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包装、发货,所采用的包装方法应符合JB/T4711-2003《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》的规定。